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

|
 •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Nrchina.org

自然保护区的十大工作 ——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发展的点滴感想
来源: | 作者:nrchina | 发布时间: 2015-12-20 | 1229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丁玉华,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江苏省环保形象大使,麋鹿之父。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大丰野生麋鹿研究会理事长,东方麋鹿文化研究会理事长。30年来,一直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及麋鹿的科学研究、保护工作,曾撰写、主编、出版了《中国麋鹿研究》、《麋鹿研究与管理》、《麋鹿图谱》、《麋鹿的故事》、《走进南黄海湿地》等专著及科普书籍10部,发表科研论文9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和银奖各1项。


自然保护区十大工作与管理

1创新理念

新理念,理清思路,深化改革,争先创优,不断注入正能量,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生态主线,勇于担当责任,充分理解自然保护区实施科学保护是基础,合理利用是根本,有效发展是目的的深刻内涵

2建立人才高地

人才高地的建立是自然保护区发展原动力。人才可分为复合型、专业型。各类人才要合理搭配,形成一定的比例。专业人才要有高、中、低层次,名额比例成宝塔形。用人机制需长期稳定,形成能人重用的良性激励机制,鼓励他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3健全规章制度

制度是单位办事的规则,自然保护区应依照制度管人、依照制度办事。健全单位规章制度更是规范人的行为准则,办事制度化、行为规范化。做好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本底调查等工作,形成依照制度管理自然保护区的常态化。

4严守科研保护

科研保护是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工作。自然保护区应着眼国内国际,拓宽思维路径,搭建科研保护平台,将取得的各项成果运用到自然保护之中,有效地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根据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充分运用自然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探索自然保护的新方法、新路径,达到科学保护、有效保护的目的。

5资源监测、成果共享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价值越显无比珍贵和十分重要。开展自然保护区资源监测,掌握区内资源变化动态,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自然保护区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区内资源进行监测,年复一年,常抓不懈。建立资源监测数据库,所获成果为改进和完善资源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行监测成果共享,有助于各自然保护区间的信息交流和借鉴使用,提升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水平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