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

|
 •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Nrchina.org

走进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记者 郎国华 郑佳欣 黄进 李赫 等 | 发布时间: 2019-05-14 | 5004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蝴蝶专家”,伍国仪牵头负责开展南岭的蝴蝶样线监测。“蝴蝶是国际上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指示物种,就好像温度计能测量体温一样,它能指示生态多样性的变化情况。”伍国仪说。

  云雾散开,沉寂的大山渐渐苏醒。距离伍国仪不远,刘志发在同步进行鸟类监测。森林里,鸟鸣此起彼伏。这是它们的繁殖季节。

  “是黑眉拟啄木鸟,它的叫声单调重复。”刘志发兴奋地说。保护区森林茂密,植被多样,是鸟类栖息乐园。

  刘志发2010年从中科院毕业,一头扎进了南岭的大山里。在这里,这个原本学植物生态的山西汉子爱上了观鸟,一发不可收拾。现在,他能闻声辨鸟,是南岭的鸟类专家。

  鸟类监测是一项技术活。鸟儿们活泼好动,尤其是柳莺一类的小鸟,在同一位置不会待超过10秒钟,如果再受到天气影响,要拍到画面清晰、画质理想的鸟照难上加难。在刘志发看来,有挑战,才有乐趣。有时,拍到一张满意的鸟照能让他兴奋好久。

  伍国仪和刘志发所在的南岭保护区科研团队,骨干成员中有3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全是“80后”。他们大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颇有造诣,在大城市找份高薪工作并不难。谈起最初来南岭的原因,答案五花八门。“向往在清静的山林中工作和生活”“想心无旁骛地去完成人生目标”“趁着年轻锻炼一下自己”……但谈起为何最终留下,大家的答案无不透露着对这份事业的拳拳之心。

  当伍国仪、刘志发向大山深处出发时,“80后”护林员周水金也在巡山路上。

  周水金生在林场、长在林场,是一名“林三代”。1987年出生的他有着10年的护林经验。在周水金看来,南岭是他的家,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守护这座青山是职责的延续。

  背上水壶,手拿专业刀具,周水金走向山岭深处。他指着眼前一片苍翠的树林说,保护区从今年初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他要负责约5000亩林地,日常巡护路线最远的一天要走20多公里。

  与科研团队的配合,也是周水金的工作。“我们有时要去安装野生动物红外检测仪器,上山两个小时,下山可能要三四个小时。”周水金却从无怨言。

  称架管理处护林员黄剑华,和周水金一样是一名“80后”。在南岭保护区最远的管护点,黄剑华默默守护着一片片珍贵的森林。森林管护是常年性工作,黄剑华几乎每天早出晚归巡山,走遍了这里的每一条沟沟坎坎。

  黄剑华算了一笔“账”:每天巡护一个来回要走8公里山路,十年时间,同样的巡护路线,他走了近两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