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china.org
青海湖的冬候鸟主要以大天鹅为主,别外还有一些种类如,斑头雁、渔鸥、普通鸬鹚、棕头鸥、赤麻鸭、绿翅鸭、绿头鸭等这些鸟类与大天鹅混群分布,种群数量较少且每年都有较大的差异和变化。大天鹅在10月至11月迁来青海湖,沿青海湖北岸沙柳河口至泉湾一线分布,栖息地点较为分散。至12月后,天气渐冷青海湖逐渐封冻,局限了大天鹅的越冬区域,此时多集中在泉湾湿地、尕日拉湿地、铁卜加河分布。这些越冬地,泉眼众多,地下水丰富,更不易于发生封冻,有利于鸟类越冬
![]()
青海湖的夏候鸟
主要是指在青海湖度过整个繁殖期的繁殖水鸟,这一类水鸟有8种,其物种比例约占青海湖水鸟种类的9%,繁殖期的种群数量近年一直保持在45000只左右,种群数量仅次于迁徙水鸟。在青海湖的停留时间基本上从3月中旬至10月下旬,是青海湖停留时间最长的鸟类。其种群分布和活动范围大多集中于黑马河湿地至沙柳河口沿西北分布的河流、滩地、沼泽以及湖中岛屿、湖岸半岛。
![]()
(鱼鸥)
![]()
(普通鸬鹚)
(黑颈鹤)
![]()
(斑头雁)
青海的鱼类
青海湖保护区有鱼类8种,鱼类资源主要为青海湖裸鲤,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中惟一的水生经济动物,处于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核心地位。1994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政策。至2011年已是第五次对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此次封湖育鱼为期10年至2020年12月31日。并在2003年将青海湖裸鲤列入“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第一批名录”中,2001年来每年坚持向青海湖放流裸鲤原种鱼种,由此使青海湖裸鲤资源呈现缓慢恢复趋势。(青海湖裸鲤)
![]()
青海湖兽类
青海湖兽类共计有42种分属5目17科,湖区的兽类种类几乎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啮齿、食肉目、偶蹄目种类为多,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6种,Ⅱ级保护物种有11种。
普氏原羚(别称:滩黄羊,滩原羚)是湖滨沙化草原地带的代表种,属世界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普氏原羚(别称:滩黄羊,滩原羚)是湖滨沙化草原地带的代表种,属世界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1872年由俄国自然博物学家尼古拉·普热瓦斯基在青海湖发现,现全世界只在青海湖地区分布有600余只,比大熊猫数量还少得多。
Copyright ©2014-2015 版权所有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2750号
主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 运营: 北京新锐先锋国际文化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13801105669 邮箱:zrbhq@nr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