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对于群众举报的黔西南州金兴黄金矿业公司尾矿库超标超量堆放问题,兴仁市敷衍应对,在未深入调查情况下即上报整改完成。此次督察发现,该公司尾矿库露天堆存含砷氰化尾渣300多万吨,未采取防扬尘、防雨淋措施,环境污染隐患突出。
300万吨含砷氰化尾渣露天堆存,近2.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土地被圈入旅游开发,贵州多地环保敷衍整改遭通报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检查贵阳市南明河综合整治情况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自然保护区却在经济开发的名义下不断瘦身。
督察指出,遵义市播州、道真,黔东南州天柱、三穗等9个县(区)党委和政府未按有关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个别县(区)甚至在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审批,对保护区变相瘦身。
专项督察介绍,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银杉、黑叶猴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重点保护区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但道真县不仅没有加强生态保护,反而违规将保护区26990公顷土地纳入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范围,并经省旅游局审核同意。道真县政府还与有关企业签订招商引资协议,将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芭蕉山茶山、野人谷等区域划入开发范围,并在申请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过程中,故意隐瞒核心区和缓冲区在建旅游设施的事实。
2016年,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论证报告时,主动迎合上述规划和协议,刻意为旅游开发让路。
此外,遵义市浩宏投资有限公司2013年擅自在湄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内动工建设旅游房产项目,违规建设的茶海之星酒店位于二级保护区内,造成明显生态破坏。
湄潭县政府在组织编制后续总体规划时,刻意将茶海之星酒店所在区域从二级保护区调整到三级保护区。黔南州都匀市为推进风电项目建设,以调整保护区总体规划代替问题整改,将螺丝壳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的部分核心区调整为实验区。
督察要求,贵州省委、省政府加强重点产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强力推动乌江、清水江流域总磷污染治理,坚决整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的违法违规项目。要依纪依法严肃责任追究,对失职失责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并按有关规定严肃、精准、有效问责。
(封面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