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研究员快来!这里有一只飞龙!”护林员老黄的惊叫声引来了科考团队的迅速反应,科研人员们忍住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靠近这只会“飞”的蜥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科考队员们终于抓住了这只“飞龙”,得以进行详细地观察和分析。
经鉴定,这只“飞龙”是一种体侧有翼膜的蜥蜴,学名为斑飞蜥,俗名飞龙、飞蜥、飞蛇,是鬣蜥科飞蜥属的爬行动物。这只斑飞蜥是贺州市发现的第二只斑飞蜥,进一步展现七冲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结构和优质的生态环境。
据专家介绍,斑飞蜥是典型的热带森林种类,生活于山区林间,行动敏捷,能沿树干上爬,借翼膜从高处向下滑。斑飞蜥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仅分布在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福建等省的少数县市深山中。目前,斑飞蜥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5月中旬,昭平县七冲国家自然保护区迎来了野外科考的黄金季节。广西师范大学和七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成的专业科考队伍,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野外科考工作。近年来,昭平县积极引进专业科研力量,与七冲管理局共同开展七冲自然保护区野外科考工作,为发现新物种、保护濒危物种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全面展现七冲自然保护区原生生态系统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发现斑飞蜥的昭平县七冲原始森林,位于昭平县文竹镇与平乐县交界、桂江上游,森林覆盖率高达95%,被誉为“华南最大的天然氧吧”和“华南最大的原始森林”。以七冲原始森林为核心的七冲自然保护区201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的生物总量为华南地区之最,是我国南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完整、现有原生性森林保存最好、面积较大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