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段芃)5月16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走进石首,记者深切感受到当地在保护麋鹿、江豚等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卓越成就。
第一站来到了麋鹿保护区,由于正值麋鹿产崽末期,为保护麋鹿生产崽不受人类活动干扰,保护区内不允许人员进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察看麋鹿觅食栖息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1991年,中英科学家按照历史记载的麋鹿故乡沿途考察,选定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为首个麋鹿野化放归基地。在随后的几年内,保护区内的麋鹿繁衍生息,种群不断扩大,现已达到千余头。在我国首次成功重建了一个野外绝灭的物种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无野生麋鹿种群的历史。
在暂养区,3年前保护区从石首市调关镇连新垸村农田里的U型沟渠里救助的雌性小麋鹿团圆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团圆”十分温顺,喜欢与人接触,在这里大家也体验了一次人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
随后进入的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担负着长江石首江段长江豚类的就地保护、天鹅洲故道江豚的迁地保护与科研、江豚网箱人工豢养与繁殖的尝试。从1990年开始在此投放5头江豚试养,现生活有75头以上的江豚,而且每年还有8头以上的小江豚出生。一个维持自我生存和繁衍的群体已初步建立,经国内外专家认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对一种鲸类动物实行迁地保护唯一成功的范例。
2016年5月22日,保护区网箱豢养的江豚人工繁育成功,属国内首例,全球首创,标志着我国在人工豢养环境下繁育江豚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也是首个对其它迁地保护区进行江豚种源输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以来,从江西鄱阳湖先后输入8头江豚改善天鹅洲故道种群基因,2016年1月,天鹅洲保护区精心挑选4头江豚迁入何王庙省级江豚保护区,11月10输送2头江豚至安徽安庆西江保护区,标志着天鹅洲成为了重要的江豚种源输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