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china.org
除了雪豹,在三江源腹地,藏羚羊、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经常进入我们的视线。尤其在楚玛河流域,经常能看到上百头成群的藏野驴在河边嬉戏。以前草原上少见的野生动物逐渐增多,说明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了。
5月底,国家环保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报告披露,鉴于藏羚羊的种群恢复状况良好,藏羚羊不再列入受威胁物种名单,也就是说,藏羚羊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被剔除。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沼泽湿地保护、沙漠化土地防治等生态公益性项目和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目前,三江源地区林地面积逐步扩大、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沼泽湿地逐渐恢复、湖泊面积增大……草原众多趋好的态势,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
草原新村后续产业蓬勃发展
冬日的草原,显得有些寂静。伴着清晨的阳光,我们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赛隆移民新村。在赛隆移民新村牧民德格的陪伴下,我们来到他的育肥羊暖棚基地。
“这一圈有五十多只母羊,前不久产下七十多只小羊羔。如果不是建设养畜项目,建起宽敞明亮的暖棚,这样的产羔率和成活率在山上是不敢想的。”给羊添过草后,不善言谈的德格拍了拍手说。
据德格介绍,赛隆新村建设养畜暖棚是35户牧民每户集资了2000元,以及用三江源禁牧搬迁工程后续产业发展资金每户2.87万元的专款修建的,共修建了12个圈。去年,出栏育肥羊七百多只,由于市场价好,每只羊平均纯利达到了190元。
同德县三江源办公室负责人说,禁牧搬迁建设养畜配套项目的实施,是解决搬迁牧民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统一管理、民主监督、年底分红的模式,对实现三江源牧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具有现实推动作用。
后续产业作为三江源地区移民社区未来发展的主动力,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科技培训、能源建设、禁牧搬迁、建设养畜等工程的相继实施,推动牧区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同样,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柯曲镇达协塘移民社区石艺加工厂,我们见证了后续产业带动全村致富的故事。
在一间简易的厂房内,牧民格南熟练地操作一台电脑雕刻机。电脑屏幕上,随着一条曲线趋于稳定,一行整齐的藏文出现在了平滑的石板上。
Copyright ©2014-2015 版权所有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2750号
主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 运营: 北京新锐先锋国际文化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13801105669 邮箱:zrbhq@nr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