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china.org
中新社岳阳5月20日电 (付敬懿)五月的洞庭湖岸芷汀兰,开阔平坦的湿地芦苇成荫,绿头鸭不时地在沙洲上追逐,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江豚腾跃,尽显勃勃生机。
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首批绿色保护地,总面积15.76万公顷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以湿地恢复、鸟类栖息地保护、湿地保护能力建设等成为“拯救世界频危物种的希望地”。
位于东洞庭湖保护区的采桑湖,面积7.43平方公里,是洞庭湖水域冬夏季候鸟小白额雁、反嘴鹜、天鹅等的主要繁殖和栖息地。而在前几年,这里却饱受诟病。
“物产丰饶的采桑湖一直是当地农民谋生的宝地。”岳阳市君山区林业局局长徐浩说,采桑湖承包经营者2014年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曾大面积种植莲藕进行掠夺性开发,养蟹种藕。
虽然人为经营活动被迅速停止,但4000亩的莲藕蚕食了候鸟主要繁殖和栖息地。为尽快恢复湿地生态平衡,当地从水系连通、湿地恢复、鸟类栖息地保护、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入手,完善采桑湖的立体原生态水环境。
随之而来的是大自然回馈的种种惊喜:发现彩鹮踪迹,刷新洞庭湖区域鸟类新记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粗梗水蕨形成大面积种群;部分绿头鸭等候鸟变留鸟,不再飞回北方……
“要想留住候鸟就得充分考虑好它们的吃、住、行。”徐皓说,经过修复和治理,采桑湖成为“生态绿肺”。据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监测结果显示,目前采桑湖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总体达到Ⅲ-Ⅳ类水;在湖区监测到的水鸟有6目8科23种13863只,发现湿地植物31种。
“快看,那里有江豚!”穿过漫天芦苇铺就的绿色小路,华龙码头湿地但见青草荫荫,江水清清,平时最害羞的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也在湖面上频频闪现,调皮地跃出水面起舞、嬉戏。
Copyright ©2014-2015 版权所有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2750号
主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 运营: 北京新锐先锋国际文化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13801105669 邮箱:zrbhq@nr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