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

|
 •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Nrchina.org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各司其职的“孪生兄弟”
来源:中国日报网 | 作者:唐芳林 | 发布时间: 2019-05-11 | 304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与自然保护区相比,国家公园的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6个“更”,即更“高、大、上”,更“全、新、严”。更高,指的是国家代表性强,大部分区域处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顶级状态,生态重要程度高、景观价值高、管理层级高。更大,指的是面积更大、景观尺度大,恢弘大气。上,指的是更上档次,自上而下设立,统领自然保护地,代表国家名片,彰显中华形象。更全,指的是生态系统类型、功能齐全,生态过程完整,食物链完整。更新,指的是新的自然保护地形式、新的自然保护体制、新的生态保护理念。国家公园在国际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但在中国出现才10多年,还是新鲜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严,指的是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保护、更规范的管理。

与国家公园相比,自然保护区也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为4个“更”——更早、更多、更广、更难。更早,指的是成立最早。更多,指的是数量最多,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数量达2750处,而国家公园试点区才有10处。更广,指的是分布范围广,遍布全国各地,包括陆地和海洋等各种类型。更难,指的是管理难度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特别是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突出,需要被重点关注。

此外,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还有十个方面的具体区别:

一是设立程序不同。国家公园系自上而下,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自然保护区则自下而上申报,根据级别分别由县、市、省、国家批准设立并分级管理。

二是层级不同。国家公园管理层级最高,不分级别,由中央直接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以地方管理为主。

三是类型不同。国家公园是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综合,突破行政区划界线,强调完整性和原真性,力图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后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三大类,以及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九个类别。

四是国家代表性程度不同。国家公园是国家名片,具有全球和国家意义,如大熊猫、三江源、武夷山等国家公园试点区,以及珠峰、秦岭、张家界等国家公园候选区,有的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有的是名山大川和典型地理单元代表;自然保护区不强求具有国家代表性,只要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物种重要栖息地,或其他分布有保护对象并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均可成为自然保护区。

五是面积规模不同。国家公园数量少但范围大,一般不少于100平方公里,大的超过10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数量多,面积大小不一,有的很大,有的甚至就是一颗古树、一片树林或者一个物种的栖息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