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

|
 •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Nrchina.org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各司其职的“孪生兄弟”
来源:中国日报网 | 作者:唐芳林 | 发布时间: 2019-05-11 | 3042 次浏览 | 分享到:

六是完整性不同。国家公园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景观尺度大、价值高;自然保护区不强求完整性,景观价值也不一定高,主要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七是功能分区不同。国家公园分为禁止人为活动的“核心区”和限制人为活动的“控制区”;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为了实现精细化、差别化的专业管理,国家公园管理者会进一步将其功能区细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科教游憩区”。

八是事权不同。国家公园是中央事权,主要由中央出资保障;自然保护区是地方事权,主要由地方出资保障。

九是土地属性不同。国家公园国有土地比例高,便于过渡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产权由中央统一行使;自然保护区集体土地比例相对较高,一般通过协议等形式纳入保护管理,分级行使所有权。

十是优先性不同。国家公园是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处于首要和主体地位,是构成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骨架和主体,是自然保护地的典型代表。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可能会被整合转型为国家公园,而国家公园则不会转型为自然保护区。

由于国家公园更加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的保护,尽量避免人为干扰,维护生态系统的原始自然状态。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公园更注重人工设施的近自然设计;在管理理念上,更加开放包容,注重对人的教育和引导,倡导社会公众通过各种渠道参与保护,并积极促进当地社区改变发展方式。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立了国家公园的主体定位,也肯定了其他自然保护地的作用。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家公园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其次是自然保护区,再次就是各类自然公园,共同构成有机联系的自然保护地系统。

国家公园是在各类自然保护地基础上整合建立起来的,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其他自然保护地相比,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最高、保护范围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原真性更强、管理层级最高。由于串珠成链地解决了“多头管理、交叉重叠、碎片化”的问题,国家公园实现了一个或多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系统修复、统一管理。

国家公园固然最重要,但并不是说自然保护区就不重要。好花也得绿叶护,国家公园替代不了自然保护区。一部分自然保护区被整合成为国家公园,但大量的分布广泛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仍然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仍然在自然保护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