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

|
 •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Nrchina.org

守护最后的海龟“产床”——来自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蹲点报告
来源:新华网 | 作者:姚燕永 陈枫 梁文悦 等 | 发布时间: 2019-05-12 | 3556 次浏览 | 分享到:
“海龟保护,不能只靠保护区。打个比方,保护区好比医院产房,海龟好比产妇。如果产妇在来医院的路上出车祸或被绑架了,产房再好也没用。这条路有几千公里长,跨省跨国啊!”王少锋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开展国际和区域合作,管控海龟洄游路线上的渔业捕捞、海洋污染、非法贸易、无序开发等行为,推动保护工作从“关注最后一公里”向“全程关怀”转变,让海龟安全回家繁育后代。
在保护区专家楼一楼,悬挂着一张海龟巨幅照片。它已经三次上岸产卵,被命名为“织女”。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期待着第四次见到“织女”,更期待海龟湾有更多的“织女”回家。
海龟保护区核心区域,无人打扰的海滩十分利于海龟产卵。
蹲点手记
海龟的眼泪
蹲点采访过程中,不少人告诉记者,他们见过海龟“流泪”。
在大澳村生活了77年的宋友珠,童年时常和伙伴到海龟湾玩,会做“恶作剧”——把海龟翻转过来。四脚朝天的海龟不能走动,一会就会流下眼泪。“其实我们只是吓唬它。”宋友珠说。
保护区退休职工杨振扣也曾见过海龟流泪,决心保护更多海龟。他四处“推广”自己的电话号码,希望别人见到需要救助的海龟能马上联系他。这些年,他24小时不关手机,号码没换过。
他接过一通刻骨铭心的求助电话:一只300多斤的母龟被渔民送来,尸体发臭,胃里有三斤多重的塑料袋!“白色、黄色、红色的都有,消化不了,也排不出来。”老人一声长叹,海洋生态被污染,不少海龟会误把漂浮的塑料袋当成水母吃下,最终死亡。
央视报道让更多人看见海龟的“眼泪”。2008年,中央电视台记者了解到有海龟在洄游途中因人为因素致死,受到触动,来到惠东海龟湾拍摄了纪录片《哭泣的海龟》。影片在国内首次记录了海龟产卵的过程,捕捉到海龟的“眼泪”,震撼了许多人。
对于海龟“流泪”,保护区首位博士夏中荣给出了很不“浪漫”的科学解释:这其实是海龟排泄体内多余盐分的生理表现,并非情感表露。
但是海龟的处境,确实会让有爱心的人们流泪。夏博士说,上世纪中期至今,每年大约有30多万只成年海龟被人为杀害。印度尼西亚曾是海龟天堂,但如今在巴厘岛上很难再看到海龟。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估测,整个南海的成年绿海龟剩下不到2000只,比上世纪80年代末调查的数十万只少了很多。
“海龟保护区只能管理18平方公里的范围,但海龟是洄游数千公里的物种,更大的海域需要全民的保护。”夏中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