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

|
 •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Nrchina.org

瞭望丨这些自然保护区为何陷入“普遍违法”尴尬?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 作者:nrchina | 发布时间: 2019-05-11 | 3672 次浏览 | 分享到:

基层受访者透露,在破坏自然保护区现象多发和当前严守生态红线的背景下,自然保护区存在申报容易“调规”难的问题,一方面自然保护区设立或者调整后,5年内原则上不得再调整,且保护区申请调减面积一般不超过原面积的15%。

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设立时面积达13万多公顷,因人口多,2005年当地申请“调规”,2015年才通过,但只将部分乡镇所在地调出,未彻底解决问题;彭水县也多次申请调整,2017年上级部门同意将茂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调减2.5万公顷,目前该保护区面积仍达10万多公顷,依然有众多乡镇在内。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邓洪平教授、重庆自然博物馆胥执清研究员等专家认为,我国自然保护区规范管理起步较晚,不少自然保护区尤其是设立较早的保护区主要是抢救性保护,在范围划定、功能分区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应历史看待。

他们建议,应加快完善保护区管理机制,一方面从严追责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行为,一方面也不能因噎废食,对划定不合理的保护区应合理“调规”,可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实施,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自然保护区科学建立、升级、降级、调整,对于狭域分布的珍稀物种,可建立一定数量的自然保护小区,从而真正实现有效保护。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38期

作者:《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