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china.org
由于生态地位重要,自然保护区是近年来中央环保督察的重点,同时各级环保、林业、农业等部门也组织了诸多针对自然保护区的专项检查行动。多地基层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自然保护区可谓“谈区色变”。
几位受访基层干部表示,一些明显的违规问题好整改,但是原住民干扰生态、已有的交通穿越和生产生活设施等造成自然保护区普遍违法,法不责众,基层想管又没法管。若整改,原住民意见大,遗留问题难解决;出了问题或不整改,就要追责,基层干部在各级环保检查中承受巨大压力。
划定随意 管护粗放
自然保护区为何难保护?按照《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请,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报上级部门审批。邓洪平等人介绍,保护区设立程序不够细致,对于设立前的科学考察、人口产业调查等必要论证工作没有明确规定,尤其是有段时期传闻建立自然保护区会有生态资金补偿,于是一些地方政府未进行科考调查,甚至连保护对象都没搞清楚就纷纷争设保护区,在确定边界和功能区划上十分随意,在源头上埋下了管理隐患。
“2000年重庆各区县一年就设了多达17个自然保护区,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抢救性保护作用,但大多是未经过科学审慎研究而仓促申请建立的,其中一部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价值并不大。”邓洪平说。
同时,上级部门在自然保护区审批时也未严格把关,加上早期勘界技术落后,不少保护区将村镇、公路、基本农田、工矿企业等划入,带来一系列管理“后遗症”。如重庆市綦江区万隆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才7.2万亩,常住居民却有1.2万多人,保护区内的耕地、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多达2.1万亩,无法管护。
还有受访者透露,有的自然保护区就是领导在地图上圈划出来的,还闹出“铅笔太粗,把隔壁区县甚至外省区域划进去了”的荒唐笑话。
基层干部介绍,多数自然保护区设立后长期未依法管理,当地生产生活“一如既往”,按照《条例》则“违法违规”问题突出。
彭水县茂云山和七跃山两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2.5%,内有26个乡镇、26.3万多人,其中23个乡镇位于核心区和缓冲区。据介绍,2000年在设立这两个保护区时,传闻面积划得越大,生态补偿会越多。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彭水,便依托两个国有林场将近半个县域划成了保护区。该县环保局一位干部说:“彭水是一个山区农业县,现在主要环境问题都出在保护区上,这么多人口和乡镇,搬也搬不动,管也管不了,压力山大!”
Copyright ©2014-2015 版权所有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2750号
主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 运营: 北京新锐先锋国际文化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13801105669 邮箱:zrbhq@nr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