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

|
 •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Nrchina.org

麋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来源: | 作者:nrchina | 发布时间: 2016-01-03 | 10982 次浏览 | 分享到:
麋鹿与华夏同兴、与中华民族同乐,中华盛世方显麋鹿昌盛。人类文明社会的进程,便是生态文明的升华,更是麋鹿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和完善的希望。麋鹿文化的诞生与发展,又是人类对麋鹿神奇认知度的不断加深。

人类自从有了语言也就产生了文化。麋鹿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早期也就认识了麋鹿,所以说麋鹿文化的形成历史悠久。自从有了语言符号,麋鹿文化就有了记载、传递的印记,世人通过这种印记对数千年前的麋鹿文化符号及历代麋鹿文化的史料也就有所了解。众多的麋鹿史料为当代人传承、完善、发展麋鹿文化铺垫了道路。

麋鹿历史文化记载较多,主要是以地方志、博物志、史记、诗词、寓言、散文等多种文体记录了麋鹿文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地方志有麋鹿记载的达115部,记载麋鹿的古文献史料就有64部之多,如2000多年前,《孟子见梁惠王》中记述了孟子见梁惠王的一段对话: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自古以来,中国有数千万首古诗词,其中述及麋鹿的就有三百余首,孔子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卢仝的“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麋鹿相伴眠。”苏轼诗曰:“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乾隆有“岁月与俱深,麋鹿相为友。”柳宗元的散文《临江之麋》122个字勾勒出麋鹿、主人、家犬的形象。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陆游及刘基等都写有麋鹿诗词和文章。


麋鹿文化也是历代皇室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商周时期的周文王到东汉的曹叡君主都与麋鹿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雍正、乾隆也不例外。台湾作家高阳所著《乾隆韵事》一书中记载:一年八月初,年轻气盛的雍正带着一队人马去打猎。晌午时,雍正对随行的侍从人员恩普说:“百兽皆具,独少麋鹿。”半个时辰已过,只见一头体大肥壮的雄性麋鹿奔跑在丘陵荒野中,雍正随即放一枪。奔跑的雄性麋鹿中弹倒下,恩普急步前往,奋力按住麋鹿,取出砍刀,砍下鹿角,热气腾腾的鲜血喷涌而出,恩普拿起木碗,取得一碗血,献给雍正,如饥似渴的雍正,接过木碗,一口气喝了大半碗。时隔片刻,雍正问道:“这儿附近有人家没有?”事后,一位看管菜园的宫女金桂因此怀孕十一个月,于翌年九月十二日在一马棚中生下了一个男孩,这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麋鹿文化已渗透到诸多领域,如中国的饮食、保健、建筑、医学、艺术文化等。麋鹿文化的形成彰显了中华民族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久远历史,体现了人与麋鹿共生互利的自然现象,促进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内涵。五千多年来,先民创建的麋鹿文化在数次历史变革中,不断得到了创新、完善和发展,其文化积淀的底蕴比较深厚。麋鹿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发展也是当代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创新实施,加以宣扬的工作之一。